賴清德的第一年以國安為施政焦點
賴總統清楚的定義出目前我國的國安威脅。林煒凱攝

|即時

賴清德的第一年以國安為施政焦點

2025/05/21 06:00:00

攝影:

林煒凱

葉耀元/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賴清德總統就職一週年。任何新政府上任,一定會有風風雨雨以及數之不盡的挑戰,尤其是跟過去八年蔡英文前總統的任期相比,民進黨這次並沒有在立院取得過半的席次,而國民黨與民眾黨的結盟也透過刪減與凍結政府預算的方式,企圖讓新任總統窒礙難行。
然而,如果我們把焦點放在賴清德總統的國安政策方針的話,我們則會看到顯著的提升,透過裡裡外外的一系列機制,來強化我國抵抗中國侵略的企圖。
首先,賴總統清楚的定義出目前我國的國安威脅,共五點:1. 中國對國家主權之威脅;2. 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3. 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4. 藉兩岸交流對臺灣社會統戰滲透;5. 藉「融合發展」吸引臺商、臺青。任何處理問題的前提,都是要認清問題到底是什麼。是此,這五個問題雖然以前我們都有所知悉,但在沒有白紙黑字寫清楚之前,政府就沒有辦法系統性的來制定並執行對應的政策。這就是把話說清楚的重要性。
下一步,自然是針對每一個問題,清楚的提出解決的方案。面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威脅,賴總統明確地把中國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這是一個核心的作業,因為如果台灣不把中國當作一個有侵略性的敵國,那你就很在政策面上對中國進行針對性的防堵。
除此之外,賴總統提出恢復軍事審判的方式來處理中國對國軍的滲透與間諜行為。再者,因應中國刻意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我們也開始清查有中國身份證的國人,將兩邊「國與國」的關係確立起來。至於中國總是藉兩岸交流對台灣社會統戰滲透,對於宣揚武統的中國籍配偶網紅,賴政府也提出取消居留資格並限期離境的措施。最後,因應中國藉「融合發展」吸引台商台青,賴政府除了加強高科技人員赴中管理,亦增加一般民眾識讀中國威脅,強化台灣的主體性。
從這五點問題與其措施來看,在意識與認知上,賴總統極力提升國人對中國對台的侵略意圖與認知作戰做一個徹底的理解,並用上述的對應政策做一個有效的防堵。這是我們過去一直沒有「講清楚說明白」的一環,而現在賴總統明確畫出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也希冀國內外的民眾,不僅是不要接受中國的「一中原則」,更不要被中國的認知作戰破壞自己對保護台灣的信念。
面對北京將賴總統形容成和平破壞者,我們也看到國民黨政治人物在推動此說法的痕跡,卻無視中國才是國際公認的麻煩製造者。賴總統在執政周年記者會上回答國際媒體的說明值得參考:「台灣是熱愛和平的國家、台灣社會與人為善,我本身也是堅定地追求和平。」賴總統以四項策略,包括強化國防力量,強化經濟發展韌性,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與國際友盟合作肩並肩,以及,只要對等尊嚴,台灣很樂意與中共進行交流合作,希望透過交流取代圍堵、透過對話取代對抗,朝和平共榮的方向來發展。
正如同長期關注中國在新疆、西藏、香港以及對台政策發展的英國資深政治家Lord David Alton評論,「這種攻擊並不奏效,因為賴清德顯然是一位睿智、有能力、堅定務實的領導人,他追求的是和平共處與台灣基本的生存權。」從保護台灣的自由民主生活方式出發,賴清德提升國防安全且維護和平的決心,絕對不容小覷。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