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近期呈現狂升走勢,隨著外資湧入台灣,外界擔心是否會像1980年代熱錢來台,引發後續房市、股市暴漲的情況,對此,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情況不同,各國對於升值更有經驗。

近期新台幣匯率迎來強勁升勢,一度突破31元甚至挑戰30元關卡,創下波段新高 ,伴隨著市場熱錢湧入的景象 ,不禁讓人聯想起1980年代那段「台灣錢淹腳目」的歲月。當時,同樣是新台幣大幅升值、資金浪潮席捲,最終引發了股市與房市的巨大泡沫。不過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這次跟當年比,各國面對升值都更有經驗,「情況不同了。」
兩個時期最明顯的共同點,是新台幣都面臨強大的升值壓力,以及大量資金湧入台灣 。1980年代新台幣的一路升值 ,主要驅動力來自於台灣長年累積的龐大貿易順差,以及美國施壓要求主要貿易夥伴貨幣升值。孫明德指出,1985年時美國逼日本升值,當時亞洲貨幣一片全升,美元兌日幣匯率從250升值到125,整整升了一倍,台幣則是從40升到25元,「當時是亞洲貨幣全面升值,且各國毫無經驗。」大量貨幣升值的結果就造成日本泡沫經濟,台灣也在那波趨勢下迎來股市、房市大漲。
不過孫明德話鋒一轉,「其實後來台幣當然也有升過值,日幣也是,但大家都比較戒慎恐懼。」都希望1985年時的慘況不要重演,人民幣則是在2005年也被迫升值,一路升到2015年,這也導致中國最近幾年的經濟大起大落。
孫明德認為,如果貨幣短時間內大幅的升貶值,對於經濟來說,「忽冷忽熱的結果會造成經濟空心化」,不過現在情況不同了。
同時,近期新台幣的升值壓力來源更加複雜多元,當前台灣的經濟體質與政策環境較1980年代更具韌性,台幣升值確實會為台灣金融市場和市場資金帶來影響,但在因應升值上也更有經驗。
★本文為《鏡報新聞網》獨家報導,歡迎各界引用並明確標註來源;照片攝影版權所有,請聯繫《鏡報新聞網》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