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失去母親!陳志金曝當醫師竟是「為了復仇」
醫師陳志金曝自己當醫生是為了報仇。圖/翻攝自ICU陳志金臉書

|即時

17歲失去母親!陳志金曝當醫師竟是「為了復仇」

2025/05/22 12:11:00

編輯:

陳琮文

「為了報仇」,ICU(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今(22)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有人詢問自己為什麼要當醫師,聽到這個答案後都嚇了一跳,而這一切都要從母親的故事開始說起。
時間回到36年前,當時還就讀高二,17歲面對母親的突然逝去,陳志金表示當下心中的念頭就是「我要報仇」,源於當時家中貧困,母親等了2年才等到心臟手術的機會,不過卻在住院準備時,不幸在手術前1天猝死,自己也因為準備考試錯過見母親的最後一面的機會。
陳志金表示,家人對母親的病情完全不瞭解,心中除了「內疚自責」還有滿滿的「恨意」,得知有機會念醫學系時,雖然不是自己一開始的心願,仍接受了中學校長的安排,心裡盤算的就是「有一天,我當了醫生,一定要回來查個落石出」,一定要讓負責的醫生和醫院付出代價,為母親報仇。
「當了醫生才知道,原來醫療其實充滿著不確定性」,陳志金提到,醫師面對病人突然離開也很難過,更不是故意要害他的,後來自己比較釋懷,但是面對家屬心中的遺憾、內疚、自責,也是需要被幫助的,於是近年來奉行的信念就是「救病人,也要救家屬」,為的就是希望不再有人發生跟自己一樣的遺憾。
「做這些事不只是在解救家屬,也是在解救當年17歲的自己」,陳志金表示,不確定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轉念,而金師傅(戲劇《浪漫醫生金師傅》)中一句話給了自己很好的答案:「報仇就是要這樣,對自己體會過的切身之痛,報以善意,而非惡意,讓同樣的憾事不再發生,就是成熟的報復」。
陳志金解釋,劇中姜東柱的「報仇」也是「父親的遺憾,不能再發生在其他人身上」,金師傅很用心的在解救、療癒一個個心裡受傷的年輕醫師們,而在療癒徒弟們的同時,其實也在療癒自己,很喜歡「成熟報復」的轉念,對自己的切身之痛,回報以善意,讓相同的「遺憾」不再發生,把「仇恨」昇華為「成熟的報復」。
陳志金文末也感性寫道,環顧當今臺灣所面對的種種挑戰,需要有更多的人來進行深層理解與溝通,以「成熟報復」之姿來避免重蹈遺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