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急診崩壞!醫師說話了:家長需求不能和「這件事」畫上等號
醫師說出心裡話,現今兒科醫療環境可以用「崩壞」來形容。示意圖/Pexels

|即時

兒童急診崩壞!醫師說話了:家長需求不能和「這件事」畫上等號

2025/05/26 12:43:00

編輯:

陳儷文

兒童急診科醫師謝宗學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感嘆,現在全國兒童急診都在苦撐,專責醫師人數稀少,強調「正確醫療和家長需求不能畫上等號」,許多兒科醫生明明能力很好,卻因為被申訴,再也不願意從事任何急診工作。謝宗學問,對於兒童急診,到底需要的是有急救能力的醫師?還是態度讓家長滿意的醫師?
謝宗學說,全國兒童急診都在苦撐,專責醫師人數稀少,能免強維持運作不外乎依靠病房主治醫師和成人急診幫忙,在兒童急診看到超過50歲的資深主治醫師或教授級醫師的身影,早就不是新聞。
他說,沒人想要擔任兒童急診專責醫師,原因除了要輪值夜班、假日班、和薪資問題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無止盡的申訴抱怨單」,其中絕大部分申訴的理由是「醫師態度不佳」這類家長主觀感受的問題。
謝宗學解釋,年輕兒童急診主治醫師常在急診工作第一年後就選擇離開,會談後得到的理由常是覺得「心灰意冷」,他們不解的是明明做的醫療處置正確,也有盡心盡力治療病人,最後得到的卻是一張「醫師態度不佳的申訴抱怨單」,之後要填寫一堆行政流程表單,然後再被醫院檢討。
謝宗學強調「正確醫療和家長需求不能畫上等號!」特別是會帶孩子到急診的家長通常很「急」,但是他們的「急」,不一定等於醫療上的「重症」,若是其中溝通過程雙方認知落差過大,加上醫師說話技巧不夠圓潤,言語衝突就會發生,結局就是醫師被申訴抱怨。
許多兒科醫師明明急救能力卓越、在兒童急診救人無數,卻因為申訴事件,再也不願意從事任何急診工作;過去也發生過家長只因為認為兒急醫師態度不佳,認為沒有醫德,直接在申訴抱怨單上直接寫希望醫院開除醫師。
謝宗學感嘆,現今兒科醫療環境可以用「崩壞」來形容,有處理急重症能力、願意留在兒童急診輪班工作的醫師就已經很有醫德了,「有醫療使命感的醫師,才會繼續留在這樣的環境工作!畢竟對兒科醫師來說,有許多不用輪值夜班、假日可以放假、生活作息正常、收入更好的工作可以選擇」。
現在已經是5月下旬,謝宗學透露,每年7月是醫師換約的時刻,現在已經開始擔心7月之後兒童急診的班表能順利排出來嗎?「面對崩塌中兒科醫療困境,自己還能撐多久?」最後,他想問問大家,對於兒童急診,到底需要的是有急救能力的醫師?還是態度讓家長滿意的醫師?他說,選項沒有「有急救能力、態度又能讓家長滿意的醫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