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78歲翁「開車追撞人群」釀3死12傷 醫曝超可怕「開車6大風險」
78歲老翁開車追撞人群,釀3死12傷。圖/翻攝畫面

|即時

三峽78歲翁「開車追撞人群」釀3死12傷 醫曝超可怕「開車6大風險」

2025/05/20 11:25:00

編輯:

陳儷文

新北市三峽區國光街、國成街口靠近北大國小處,昨天(5/19)發生重大生禍,釀成3死12傷悲劇。肇事駕駛是一名78歲余姓老翁,目前警方已經排除他酒駕,但是網路上另有一段監視畫面顯示,余翁在小巷裡仍繼續撞人,車頭已毀,但當時絲毫沒有剎車,懷疑恐是身體有狀況,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
高雄凱旋醫院曾收治一名75歲邱姓老翁,是他的家人強制帶他到醫院就診的,因為這名老翁就診前開車時常出現腦中一片空白、錯過路口、遇到紅燈來不及剎車、搞錯油門與剎車,也因此發生多次車禍,且也收到許多交通違規罰單。
此外,家人也發現到邱姓老翁經常在找東西,看著手機發呆,脾氣也變得暴躁,容易因為小事情而生氣,時常與家人發生衝突,好似變了一個人,家人將他帶至醫院做檢查,經過醫師完整詳細的評估後,確認其罹患輕度失智症。
凱旋醫院表示,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20%,達到「超高齡社會」,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逐漸老化,可能出現視力與聽力下降、反應速度變慢、肌力與靈活度降低、認知功能變差等,這些老化的情形都可能增加駕駛風險。
高年精神科鄭塏達主任表示,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僅有老化而已,症狀除了記憶力衰退之外,還有認知功能的影響,包含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也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台灣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100位65歲長者中約有8位可能罹患失智症,據衛生福利部112年死因統計年報,因機動車交通事故死亡的案件中,將近3成發生在65歲以上長者,當中不乏因失智者駕駛所造成的意外,包含操作失當、衝撞民眾、誤闖國道、迷路、誤踩油門等事件。失智症患者在初期可能仍安全駕駛,但隨著病情變化,可能出現以下6大風險:
  1. 記憶力衰退:忘記目的地、迷路,甚至忘記自己正在駕駛。
  2. 判斷能力下降:難以理解交通標誌、無法做出適當決策,如錯誤進入對向車道。
  3. 專注力下降:容易分心、無法應對突發狀況,例如行人突然穿越馬路。
  4. 反應變慢:剎車或避讓的時間延遲,提高發生事故的可能性。
  5. 視覺與空間感變差:難以判斷車距,可能誤判紅綠燈或撞上障礙物。
  6. 情緒變化:可能變得容易焦慮或激動,影響駕駛行為。
這名高雄的邱姓老翁後續經過治療,恍神呆滯之情形已緩解,時常找東西與暴躁脾氣也隨著改善,與家人相處恢復到之前和樂的狀態。醫院提醒,交通部規範年滿75歲之高齡駕駛人應執行體檢與認知功能檢測,審查週期為每3年換照1次,提醒老年駕駛要多加注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