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任汶專欄:朱立倫為何那麼讓人不可思議
朱立倫於大安捷運站旁街頭宣講反惡霸戰獨裁。鄒保祥攝

|即時

鄭任汶專欄:朱立倫為何那麼讓人不可思議

2025/05/09 06:55:00

為了反制賴清德總統對於歐戰勝利80週年的演說,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中常會上批評「賴清德今天對在野黨的所做所為,就是在做希特勒做的事情」,引來德國在台協會極為罕見的發出聲明,譴責朱立倫並反駁說「今日的台灣完全不能和納粹相提並論。」此舉也引來荷蘭等其他歐洲國家的轉發與批評。對多數德國人或其他歐洲國家而言,面對曾經留學美國歷經民主體制洗禮的朱立倫,勢必很難理解為何其發言會如此不可思議。
但如果進一步了解國民黨過去如何阻擾台灣轉型正義的所作所為,也許可以稍微理解這位黨主席以及許多國民黨支持者的離譜與荒唐。
就以德國為例,1990年東西德統一、全面走向民主之後,面對前東德共產黨曾經施行的恐怖統治與人權迫害,在1991年馬上制定《史塔西檔案法》,根據此立法成立了史塔西檔案局,透過立法,保存、收集、研究、調查當年集權統治的政治體制樣貌與運作實況。因為面對被恐怖統治迫害的恐懼,只有讓下一代充分認識與理解那段歷史,才可以不要讓歷史重演,所以這段歷史不能下課。
2020年德國導演Elena Horn還有一部記錄片《歷史不下課》,拍攝德國中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德國納粹統治時期與猶太大屠殺,透過青少年在課堂上的討論、反思自身家族在過去所扮演的角色,才足以認知到過去所犯的錯誤,不再冷漠與忽視,也才可以不再重複犯錯。德國本身及其他曾遭受希特勒或納粹荼毒的國家,大致都抱持相同的態度,也因此希特勒的口號與手勢才會是絕對不能碰的禁忌。
台灣與德國的民主道路相當不同,但又有些類似性。1949年5月20日至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嚴為止,長達38 年的戒嚴,被認為是全世界數一數二長時間的戒嚴時期。相對於為了不讓歷史重演,教導下一代有關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的歷史,德國付出相當多的努力。不過,相同的改革足跡也在台灣被實踐,但國民黨卻急著讓這堂課趕快消失。
以此次台灣的總預算審查為例,藍白聯手刪減文化部預算3000萬元,通刪案導致行政院「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預算少了172萬7000元,刪除黨產處理業務90%以上(約1056萬元),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基金會賠償金發放費用1億元,刪除內政部轉型正義權利回復業務的媒體宣傳費用共168萬8000元,凍結文化資產局和國家人權博物館30%的不義遺址相關計畫經費等(刪除金額計算,各方計算不一,且最近部分有被解凍)。在野黨提出要刪減預算的原因大多鎖定在因中正紀念堂空間的使用、不當黨產的處理、威權時期被害者補償、不義遺址的保存等,其所作所為就是站在轉型正義的對立面。
在野的國民黨利用刪除預算的手段,阻擋了轉型正義的推動,態度清楚且堅定。因為國民黨常反問,台灣已經走向民主化了,有自由公平的選舉,為什麼還要一直談過去?為什麼還要去清算以前的執政黨?但對德國或其他歐洲國家而言,勢必完全無法理解此事,更是與他們處理轉型正義的態度嚴重衝突。
轉型正義也不是沒有遭到抗拒,德國、阿根廷、西班牙等國家都有支持過去威權政黨的反動力量存在,並試圖重新復甦,就在2024年1月,柏林布蘭登堡前民眾舉著「所有人都恨納粹(Alle hassen Nazis)」的標語抗議德國極右派政黨與組織密會欲提出迫遷移民的主張,引來對於納粹重返的陰影與恐懼。
假設德國人無法理解朱立倫,也許可以檢視過在轉型正義、處理過去監控檔案、處理國民黨不當黨產、黨政軍退出軍隊、白色恐怖補償與賠償等議題上,國民黨所抱持的立場與發言。即可以告訴德國人,國民黨一方面站在納粹的角度上,去阻擋轉型正義,轉過身後,又批評力主轉型正義的政黨是在做希特勒所做的事情,如此即可知道這樣的朱立倫與國民黨支持者的離譜與荒謬了。
二戰結束至今,中國共產黨始終堅稱自己不僅是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積極倡導者,而且是直接推動者。此刻,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正在出訪俄羅斯,出發前在俄媒發表文章,重申中共的二戰史觀,「中國和蘇聯分別是亞歐主戰場,各自對抗日本軍國主義和德國納粹主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決定性貢獻」,也再度聲稱「統一台灣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並強調要維護二戰後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並把台灣回歸中國視為此秩序的重要部分。」若對照起朱立倫國民黨批判賴清德是「希特勒」,是「納粹」,是不是令人感到似曾相識?是的,國共兩黨使用的是同一套語彙,這套羅織賴清德「法西斯」的說法,正與共產黨的宣傳語言相呼應,將來甚至可能成為中共武力犯台的藉口,這才是最令人不寒而慄的事。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