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嘉佑/作者為政治工作者。本文原載於《思想坦克》,經授權後刊出
「大罷免」的二階連署將近尾聲,無論大黨、小黨都紛紛投入,讓罷免從公民運動演進成各政黨的角力場。但只要稍微熟悉這場罷免運動來龍去脈的讀者,應該都能接受,大罷免是台灣政治發展的偶然。
去年從北部到中部,各地罷免團體零零散散陸續成立,並未掀起政壇波瀾,政界人士多半也都抱持著再觀察看看的態度。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開始疾呼「大罷免」之時,相信不分黨派沒幾個人認為,罷免會走到國民黨上看25席的立委,通過第二階段連署門檻。
民進黨半被動加入戰局推波助瀾,迫使國民黨投入資源「以罷制罷」,卻落得多個地方黨部遭檢調搜索。外部危機沒有讓國民黨團結應對,反而使得黨內競爭白熱化,紛紛要取朱而代之。
眾人以為「台北市民」蔣萬安現身是要力挺黨中央,孰料他突襲喊倒閣搶盡鋒頭,所有人變成陪公子讀書。公子不愧是血統純正的金孫,輕而易舉就讓在台中好整以暇的盧秀燕亂了分寸,原先要挾帶藍白合之勢,受眾人簇擁的總統路,出現了多重隱憂。
大罷免發展至今,頻頻跌破專家眼鏡,這股氣勢也讓諸多政治工作者回歸初心,對公民社會感到謙卑。更讓台灣社會理解,淘汰不適任的公職人員,可能是政治的偶然,卻是公民社會的必然。
「盧媽三寶」撐不起藍營:中台灣罷免潮的起源
回來談談筆者熟悉的中台灣。
台中最早發起罷免的中四、中五及中六選區。因為落選票數差距小,三位前任民進黨籍立委在國會及選區的表現也都有口皆碑,再加上乘著國民黨2024年大順風當選的廖偉翔、羅廷瑋,接連蹭聲量出包惹議;黃健豪質詢時鬧出「不知清泉岡機場有飛戰鬥機」的笑話。這三個選區一如外界預估,早先達標二階連署門檻。
台中市民起初對罷免行動嗤之以鼻,並不讓人意外,但不只「台中三子」被架上大罷免的審判台,後來連帶地方派系不動如山的台中舊縣區,中二顏寬恒、中三楊瓊瓔、中八江啟臣也都在最短時間內,在罷免提議的第一階段快速達標。這無非是國民黨總召傅崐萁與民眾黨總召黃國昌惹的禍。
中台灣選民對民生議題的關注度,遠高於其他政治輿論。在立法院,「預算審查」是最可能直接影響到民生政策的立委職權。租屋補貼、育兒津貼、文化補助⋯⋯姑且不論這些預算提案最後是否撤案,但在網路直播、社群發達的時代,早就成為政治攻防的工具。
最引人詬病的,無非是在野黨的提案亂象,總刪除額度高出編列預算、進行表決時還不知道議案內容、邊修改邊表決…各種程序瑕疵。再加上20小時不斷電表決、穿睡衣在議場做秀、審查機密預算還有立委在直播⋯⋯等等議事亂象。此時回頭再指執政黨不溝通,也難抵擋民意的怒火。
國民黨諸多前途無量的新秀立委,被傅崐萁這種早就該被時代潮流淘汰的政客,從政治高峰拉進谷底。盧秀燕力捧的台中三子頻頻出包,被選民戲稱為三傻,原來三子也就只是「盧媽三寶」。
截至5月1日為止,台中舊市區的三席國民黨新秀廖偉翔、黃健豪、羅廷瑋,被認為是極可能被罷免的前幾名。另外,家族政治勢力龐大的顏寬恒、資深七屆立委楊瓊瓔、紅派少主江啟臣,也都已經非常接近二階門檻。
藍白合變調,盧秀燕的總統路,在台中就卡關?
短短一年的時間,台中罷免從無人問津進展到六席藍委都可能進入投票階段。台中政壇「鐘擺效應」的反應時間,似乎越來越短。
盧秀燕連勝民進黨兩屆市長,到2024總統立委大選,盧秀燕大張旗鼓在台中推動藍白合,也放任子弟兵在國民黨有提名總統候選人的情況下,紛紛接受柯文哲錄影推薦、車隊巧遇等選舉花招。
民眾黨2024年在台中的得票率是全國第四高,僅次於柯文哲的大本營新竹縣市與桃園; 新北市選舉人數比台中市多出百萬,但民眾黨在台中就拿了41萬的政黨票,只低於新北的55萬。盧秀燕若要從台中開始踏出她的總統之路,那就不能沒有白營的支持,從政風格向來穩健不求突出、打安全牌的盧市長萬萬沒料到,標榜非典型政治人物的柯文哲,竟然連團隊內部運作,也很「非典型」。
先前以柯文哲為方向的藍白合,現在畫風搖身一變,換成完全不同風格的黃國昌,藍白在台中還能不能合?民眾黨在台中腰斬的政黨支持度,是盧秀燕參選總統的第一道隱憂。
30年資歷的政治好媳婦,難敵含金湯匙出生的蔣氏金孫
盧秀燕深知台中選民的胃口,早前應對台中六席國民黨立委的罷免,即使受到媒體提問對罷免的態度,盧四兩撥千斤説「台中8位立委不分藍綠,都非常優秀」,輕輕帶過罷免爭議,選擇當「罷免不沾鍋」。深陷罷免泥淖的盧媽三寶,也不見盧媽媽積極營救或發聲。不沾鍋之所以能夠不沾,是因為表面有特殊塗層,適用於溫火烹調。若未勤於保養、使用方式不當,塗層也會加速劣化減少不沾效果,還可能釋放有毒物質。
然而國會亂象,燒出市民的怒火,盧秀燕拚命降溫大罷免,面對挑釁輕鬆以對,但三個子弟兵自行添加柴火,讓罷免連署越燒越旺也是事實。然而只想當不沾鍋的盧市長,隨即錯過了黨內的「政治時刻」。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大戰,一度成就了藍營政治人物找到新戰場。希望降溫大罷免的盧秀燕率先以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找來中部八縣市首長共商對策,一再以「共赴國難」做為號召;蔣萬安也不落人後,以北北基桃合作平台發表聲明。
不斷拉升議題高度的盧秀燕,也積極展現自己「不只是個市長」,不僅提高在全國的能見度,似乎也找到了降溫罷免的好方法。
但是,川普的關稅戰突然在髮夾彎飄移,以為逮到機會反攻的國民黨,突然間也無所適從。國民黨按捺了大半年的罷免鍋,終於在罷綠委出現大量的死人連署被調查後,直接炸裂!
蔣萬安到台北地檢署抗議聲援黃呂錦茹,在現場突然主張國民黨倒閣,直接佔據三天的新聞版面。國民黨中央隨即號召426上凱道舉辦大型集會,接連被蔣萬安與朱立倫突襲,盧秀燕隔天竟然回覆「每個人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最令筆者訝異的是,盧秀燕似乎無能面對來自黨內的挑戰。
不過時勢所逼,盧秀燕在426不得不上凱道,除了必須維持穩定不激進的中部人設,又希望自己不被台北鬧出的罷免死人連署給拖累。只好在台上對著只想「戰獨裁、反綠共」的國民黨激進支持者,拚命喊「拚經濟」、「顧人民」、「救產業」的突兀景象。
面對黨內挑戰磨刀霍霍,不敗女王盧秀燕的表現,卻像是偏安的諸侯。這是盧秀燕參選總統的第二道隱憂。
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民生歸民生,是這樣嗎?
盧秀燕在426遊行維持人設、堅持談民生與經濟議題,確實能夠博得中間選民的好感。但只要對盧秀燕多一點了解,其實「拚經濟、拚民生」並不是她應對目前的政治亂局,所提出的新戰略。早在2018年,盧秀燕剛當選台中市長。她接受媒體採訪時,就附和當時也剛當選高雄市長的韓國瑜,所提出的「九二共識拚經濟」,還特別強調台中是拚經濟、拚民生,不講政治的地方。經過7年的時間,盧秀燕面對台灣政治新局,仍然只有一套台詞。
盧秀燕相當擅長使用這些空泛,但政治正確的詞彙,用來掩飾在國家定位、國際戰略上認知的空洞。媽媽市長對市政穩定引以為傲,但好幾起重大工安意外深印在市民腦海,也缺乏亮眼的建設成績。
對於國政議題、國家政策的陌生,則是盧秀燕參選總統的第三道隱憂。
大罷免有她們撐起場面,反觀國民黨還在寫劇本
這場大罷免運動,每個罷免團體女性志工的比例高達7─9成。筆者在10年前也曾參與罷免國民黨台中立委蔡錦隆的行動,雖然當時也是女性志工居多,大約是6、7成。然而變化的不只是比例,以前女性志工比較多負責幕後的行政工作,但現在有很多女性志工站在第一線,以及團隊的決策核心。
反觀從大罷免到川普關稅戰,盧秀燕針對不同議題做差異應對,將罷免降溫冷處理,對於關稅戰提出應對方法,積極展現出各種政治手腕。但是媒體聲量、黨內話語權,依然遠遠落後於準備好一套現身北檢抗議到提出倒閣政治劇本,血統純正的蔣萬安。
在民主社會從政,性別不應該是關卡,但在黨性保守的國民黨,恐怕不是如此。這是盧秀燕參選總統的第四道隱憂。
謝謝她們,讓台灣更勇敢大罷免運動的女性志工勇敢扛起現場、國民黨的好媳婦卻卡在上位門檻、蔣氏金孫還在排演復刻馬英九的老劇碼。這彷彿是身處大罷免時代,對台灣公民社會嚴厲地拷問,收集的不只是一張連署書,而是眾人選擇台灣方向的意志。
謝謝她們挺身而出,也謝謝她們的家人好友,予以支持及包容。
能夠生活在一個能夠自我實現的國家,值得我們好好守護她。